名师广场

登录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落实法治教育的实践研究

发布者:徐光弼发布时间:2020-04-24 20:37:54阅读(2644 评论(0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落实法治教育的实践研究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落实法治教育的实践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立足《道德与法治》教材,把握法治教育切入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法治安全教育;运用情境教学法,创新教育方式;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准确掌握法律内容;运用多元化教学法,培养学生法治精神等几方面渗透法治教育的举措。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向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立足《道德与法治》教材,利用法治教育资源同时,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法治教育教学。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落实法治教育的实践性入手,展开阐述,针对小学如何进行法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全面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够利用法治资源,有效的进行法治教育,以增强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和依法保护的能力。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是实现依法治国教育目标的基础课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法治教育,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環节,是全面贯彻并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法制教育能让学生形成安全防范意识,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教材内容与实践活动进行结合,为小学生塑造相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学习法制知识内容的重要性。

现阶段,很多小学生受到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都处于不良的成长环境中,会给小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1]。小学教师为了能够改变这一问题,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在渗透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学习法治知识内容,在遵守法律制度的同时,能够正确约束自身行为,即便是在面对一些危险情况时,也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实效性策略

1.立足教材,把握切入点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做人,做道德人与法治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最基本的思想理念,辅以宪法的精髓来成为其主干,不断的去增强其规则上的意识和程序上意识,以及责任上的意识作为最终的重点。教师要与时俱进去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在教学中才能运用书上的知识结合法律方面的知识给学生进行讲解。如在“吃饭上的习俗”方面,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吃饭就可能涉及到民族宗教和民族习俗等方面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就要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讲清、讲透,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知识。

2.运用情境教学法,创新教育方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如果只是按照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很多小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无法真实感受危险状况对自身造成的威胁,不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很多小学教师在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为小学生塑造相应的情境,进一步讲解安全知识内容学习对自身安全的意义。首先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基础性的安全和法治内容[3]。例如:教师在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内容时,要准确告诉小学生在过马路的时候,要左右观看,遵守“红灯停、绿灯行”交通原则;在讲解防火知识内容时,重点讲解生活中都避免发生火灾的方法,在发生火灾时,告诉学生不能随意采取措施,要严格按照教师相应的流程就行自救。教师在此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掌握火灾自救的方式,教师利用课余的时间开展“火灾演练”活动,要求学生按照教师传授的方法进行情境模拟,增加学习印象。

3.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法治安全教育

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在面对一些危险状况时还不具备独解决问题的能力[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各个教学环节都在逐步渗透法治知识内容。这不仅要求教师要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向小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小学生意识到法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安全自我保护的方法等;同时教师还要与家长进行有效互动,要求家长将法制教育作为家庭教育中重点讲解的内容,通过家长和教师的相互协作,提升小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中讲解法治教育知识内容时,可以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教学,在课堂上为小学生播放相关的安全教育视频、安全知识内容的动画片。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针对法治教育视频内容中的一些违法行为,对小学生进行有效提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按下暂停键,针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让小学生理解违法犯罪的行为会对自身和他人造成怎样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安全教育的相关视频,学习相应的安全保护方法,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教学,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防范意识。

4.生活化的课堂资源渗透法治意识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治,体现“法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引发学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选择生活化的教育资源,拉近法治和学生的距离。以生活化的课堂资源,形成学生的法治观念。

在教学“善用法律”时,可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合作探究形成共识。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情境:某日,你心爱的手机丢失了,恰好被路人拾到,要求你给予一定回报,才同意归还手机。该路人的行为是否合理?通过对争议性的行为充分讨论,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法律知识,学会保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同时,不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

5.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准确掌握法律内容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了“法律”,人们在遇见危险情况时,要积极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身权益。因此,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讲解法治知识内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会选择与小学生日常生活比较贴近内容和案例进行讲解,始终坚持“法治知识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教学原则,这样能够让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习中;通过对身边真实案例的讲解,对小学生提出相应的法治问题,进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例如: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中“我们的节假日”知识内容为例,我们进行详细分析。这节内容中涉及到“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内容。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与父母购物的经历,都能准确对其进行分辨,但是大部分的小学生都不知道怎样来爱惜人民币。教师意识到这一问题,针对这种状况,在课堂上设置了“我与人民币交朋友”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勇敢表达自身想法,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爱护“人民币”的。经过学生发言讨论之后,教师在最后总结阶段,要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第二十条的具体内容:残缺、污损人民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兑换,并有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收回、销毁等。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更加爱惜人民币,这不仅是一种道德行为,更是一种法律责任,能够使小学生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提升自身法律意识。

6.运用多元化教学法,培养学生法治精神

为了能够让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法治内容,教可以师将严肃的法治教育转化为活泼生动的形式,将其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融合,进而帮助小学生准确地理解法律法规,在学习中不断探索[4]。比方说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适当地融入绘本故事、歌曲、相应的图片等,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为小学生打造生活性、活泼性以及开放性的课堂;教师在讲解法治知识内容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将法治教育知识内容向人性化方向进行转变,既要让小学生体会到法律的未威严性,还要让小学生感受到法律的温暖,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法治精神。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讲解一些法律知识,要求小学生熟记法律内容,这对于小学生今后运用法治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6-1课堂游戏中渗透法治意识教育

 爱玩游戏是青少年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如在教学《遵守规则》时,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动手画红、绿、黄三种指示灯,然后让学生做游戏,请三人分别扮演指示灯、警察、行人,表演过马路的情景进行拓展练习。然后让学生边游戏边掌握交通规则,最后由学生再次扮演违反交通法的角色,如酒驾醉驾等所引发的后果,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既掌握了课本知识,又增强了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

6-2优秀歌曲中渗透法治意识教育

  歌曲在初中生中是受到普遍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一首优秀的革命歌曲不但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将革命歌曲穿插于教学之中,则可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知识的了解,其教学所带来的课堂效果则会事半功倍。如在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做守法的公民》教学中,适时播放《成长在法治的阳光下》、《我们是遵纪守法的先锋》等歌曲,让学生在优美的声乐中,增强守法观念,体悟遵法守法的乐趣。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基础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积极渗透法治知识内容,从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上进行转变,让小学生真切认识到法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通过教师教学和家庭教育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为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林钦耀.基于儿童立场渗透法治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究[J].新教师,2019(5):67-68.

[2]杨广祥.试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的公民教育实践[J].中小学班主任,2017:57.

[3]张才良.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J]. 中学教学参考, 2017(13):62-62.

[4]张剑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056(08):98-99.

[5]韩琴.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的方法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501(02):114-115.

 

(平顶山市新华区新鹰小学,贺光辉,平顶山,467000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