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 篮球理论

  • 张杰

    河南省商丘市

    商丘市第一中学

    3.0

    30354  人次浏览

——双手胸前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为指导思想,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组织过程有效的将感知、思维、实践活动和能力提高与篮球运动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篮球的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材内容分析 
篮球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趣味性较强等特点,篮球赛攻防频繁,技术动作多样,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行进间运球动作技术难度不大,易于学生掌握。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各种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和身体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吃苦耐劳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三.学情分析 
传接球是篮球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性格内向较多,喜欢独立完成任务。所以本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经验。大部分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本课着重要解决的是学生的胸前传接球,能基本完成动作技术,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四.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胸前传接球技术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锻
1
炼对篮球技术的分辨力,在主体尝试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 
2.技能目标:85%的学生能够基本完成胸前传接球球,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增强学生的传接球球能力,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相互协作的人际关系,在篮球活动中得到运动乐趣,增强自信心。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 
难点:上下肢的协调性和压腕拨指的连贯性 
六.教学策略
1.整节课以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到繁逐步深入的教学手段,使其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教法学法上采用启发引导、自主合作、交流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成功的欲望,达到愉悦身心、发展能力的目的。 
3.注重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主教材的教学中,分配任务、分组学练等组织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团体合作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传球游戏中,让学生能够在熟练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提高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阅读已结束

评论

您之前已经评价过了!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
评价

您之前已经评价过了!

 / 2 收藏 0 下载 10
收藏失败
收藏成功

去我的资源库查看

提示

资源定价:2.0 云币

您的账户余额:12.0 云币

您的账户余额不足 去申请云币

确定 取消

帮助中心
PC下载
问题反馈
联系我们